南都记者从广州市商务局获悉,广州市近日发布了《广州市促进商圈高质量发展意见》,为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广州消费能级与全球影响力提供明确指引。
《意见》提出,到2035年,广州将构建“5+2+4+22”重点商圈体系,形成布局均衡、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世界级、都会级、区域级三级商圈网络。
依托“5+2+4+22”重点商圈格局,积极开展跨部门用地规划协商,为重大项目预留连片商业用地。鼓励公共绿地、文化场馆等设施适度兼容商业功能,打造“博物馆+咖啡厅”“体育场馆+主题市集”等跨界场景。通过城市更新连片改造商圈周边空间,破解老城区商业用地碎片化难题。活化老旧建筑,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商圈内老旧建筑转换为经营性空间,允许地下空间不计容、容积率补偿等创新措施,推动北京路、永庆坊等历史街区焕新。
永庆坊历史街区(广州市商务局供图)
优化商圈周边公共交通站点布局,推动地铁、公交、慢行系统与商圈“零距离接驳”。重点打造天河路-珠江新城、广州塔-琶洲、长隆-万博等商圈立体慢行网络,串联地上地下空间,建设空中云轨、滨江休闲轴等特色交通设施。试点限时步行街区,在夜间经济集聚区优化出租车停靠点与非机动车停放区,提升消费通达便利性。
结合“羊城消费新八景”城市消费IP,打造贯穿全年的八类开放场景,鼓励商圈引入电竞、低空游览、冰雪经济等新兴业态,推动老字号焕新升级,建设宠物友好商场、非标商业场景等特色消费空间,满足年轻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支持国际品牌设立旗舰首店、举办全球新品首发活动,支持广州塔等地标商圈建立首发首展空间,培育“国潮”时尚引领地。
推进智慧商圈建设,打造智能导航、AR/VR沉浸体验、数字化景观展示等智慧消费生态系统。整合商圈停车场资源,推广智能停车系统,实现车位预约、无感支付全覆盖,提升停车效率。
跨系统联合攻坚,成立市级重点商圈建设工作组,由市级12个职能部门及属地政府,统筹解决用地审批、交通优化、业态升级等难点。审慎包容监管创新,针对夜间消费、限时步行街等新场景,简化商家办事流程;优化营业性演出跨区域审批,支持商圈引入国际顶级赛事与文化活动。
夜间消费场景(广州市商务局供图)
结合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区位优势,《意见》提出建设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商圈、广州北站—白云机场免税购物枢纽等特色项目。支持在重点商圈规划建设市内免税店。支持多语种导视系统与外卡支付便利化,优化支付环境,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推动跨境消费与商旅文体深度融合。
据介绍,到2025年底,全市商圈基础设施与智慧化水平全面升级,万象城、太古里首开区、天河城改造焕新、K11等一批项目建成营业,未来三年全市商业面积预计将增长超100万平方米。到2035年,广州将建成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世界级消费目的地。
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的出台是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举措。我们通过多部门协同、多系统融合,结合“羊城消费新八景”城市IP,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强化政策创新与机制保障,推动消费空间、交通体系与周边环境的协同优化与一体化发展,助力“千年商都”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定位为汇聚国际时尚消费地标,打造成中央活力区世界级综合消费轴。将马场片区、冼村旧改作为重要增长点,推进标杆引领商业项目落地。支持太古汇文化中心及汇坊、广州天河城、正佳广场等优质存量载体升级焕新,持续强化国际首店首发资源的集聚力。
长隆-万博商圈将着力打造国际文旅及商业微旅高度融合的世界级地标商圈。谋划通过观光云轨、地下通道、商圈地标等设施,构建地上地下和空中一体化慢行系统,串联长隆-万博消费空间。积极推动建设华润万象、长隆三期(超级乐园)等大型项目,联合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展示地标。
白鹅潭商圈打造集聚全球文化艺术消费和新兴商业消费的世界级地标商圈。依托聚龙湾珠江太古里、华润万象城项目,连接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聚龙古村的滨江文化艺术展示带,建设国际水准的滨水文化艺术消费体验带。
北京路-海珠广场商圈打造北京路步行街商业主轴和海珠广场至文德路慢行休闲轴,加强连贯性。通过“微改造”提升步行体验和街区风貌,结合书坊街等文化资源,打造岭南风情突出的北京路美食区。
广州塔-琶洲商圈将加快形成世界级商旅文体高端消费目的地;
金融城-黄埔湾商圈将建设数字引领、富有滨江活力的国际商业商务及科技观光地标商圈;
大西关(上下九-永庆坊)商圈将打造建设岭南文化与国际文化融汇的岭南特色商圈;
广州北站-白云机场商圈将打造立足大湾区、面向东南亚的免税购物天堂、国际消费空港枢纽型国际商圈;
广州南站商圈将立足形成站城一体、业态融合的世界级TOD综合枢纽型都会级商圈。
采写:南都记者廖艳萍 通讯员穗商务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