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小门”广传颂,北仑这座村史馆三年迎客1.8万人次

2025-07-28 09:47:00

“28日,小门村红色记忆馆就要启动升级改造了,更新后将成为一座更专业的乡村博物馆。”站在徐家老宅前,来自河南的选调生吴云云正仔细检查着展陈设计。

去年7月刚毕业的吴云云,如今挂职宁波市北仑区白峰街道小门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全程参与这次展馆升级工作。“改造重点在展板内容和参观动线设计,预计今年国庆前完工。”她告诉记者。

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徐氏故居占地1090平方米,青砖黛瓦间沉淀着烽火岁月的记忆。

80多年前,徐家兄弟徐建农、徐长海从这里走出,投身抗日洪流,成为“一门双烈士”的英雄典范;如今,老宅化身为红色记忆馆,陈列着村民捐献的战刀、家书、老照片等200余件珍贵实物,成为北仑区重要的党员教育基地。

小门村红色记忆馆俯瞰图。沈天舟/摄

“三年来,已有1.8万人次来这里参观。”小门村党总支书记王磊说。这位1979年出生的第九任村书记是土生土长的小门村人,今年7月刚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我小时候只能听老人讲革命故事,现在年轻人可以直接看展陈和实物。”王磊说,他特意让女儿上大学前先来馆里“补课”,让年轻人记住根脉、传承精神。

展馆中央的玻璃柜里,静静地躺着一把锈迹斑斑的战刀——这是徐建农之孙捐赠的烈士遗物,曾经伴随主人击杀日伪军。

与之相呼应的,是展墙上“红色保险箱”的故事:抗战时期,徐家将秘密文件藏于老宅地洞,这个“秘洞”后来竟成了村里发展保险箱产业的灵感源泉。

“从守护革命的‘保险箱’,到致富的安防产业,这就是红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王磊说。

移步至“薪火相传”展区,一张历任书记的合影格外引人注目。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郑存夫带领村民“插好旗帜,埋头苦干”,到九十年代邹柏林借改革东风打造“中国保险箱之王”,再到刚卸任的村书记贝伟良推动未来乡村建设,八任村书记的奋斗史串联起整个村庄的发展历程。

“贝书记在任的12年内,我们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村庄建设。”王磊指着墙上的荣誉榜介绍道。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等40余项荣誉,印证着“党建强村”的发展路径。

如今,强排泵站、智慧河埠头等现代化工程让村庄既保留着传统韵味,又跟上了时代步伐。

馆内一景。

走进乡贤展区,“中国好人”徐既仁和“宁波好人”徐普南父子的故事温暖人心。

2015年,80岁的徐既仁将265万元寿礼捐给村里,其中66万元用于设立学子奖学金,199万元用于建设文化礼堂,而他自己却常年穿着20元的旧衬衫。

儿子徐普南继承善行,每年注资500万元设立“普世慈善基金”。“没有啥事体比读书更要紧”的家训,被制成艺术字悬挂在展墙最醒目的位置。

老书记胡忠和临终嘱托儿子代缴6万元党费的事迹,永发集团捐赠的“文明基金”账本……这些展品和故事无声地诉说着小门村代代相传的桑梓情深。

小门村俯瞰图。

王磊透露,升级后的展馆将增设多媒体互动屏,游客扫码就能听到方言童谣,观看革命故事动画,让红色研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记者与受访者合影。

7月27日下午,吴云云仍在跟王磊核对改造细节,她期待着两个月后,这座承载着“大义小门”精神的百年老宅,能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宁波头条##宁波##头条##宁波身边事#

记者 孙肖 沈天舟 编辑 傅婷婷

相关文章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98文章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