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西部的河北学子|保定学院毕业生、新疆且末县第一中学教师张小威:守护住孩子们眼中求知的光亮

2025-07-10 08:30:00

今年3月,张小威在讲课。(资料片)受访者供图

当张小威第一次夜骑闯入新疆且末县沙漠腹地,回望县城稀疏的灯火在无垠的黑暗中闪烁,站在荒凉的沙丘上,他心头回荡着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来这里?”

这个疑问,也许是一年前包括他在内的11名远赴且末任教的保定学院毕业生,初踏这片土地时共同的困惑。

刚到且末不久,张小威就碰上了早有耳闻的风沙天。沙尘漫天,把人从头到脚吹得都是土,张小威下意识要拿湿布擦,却被当地的老师一把拉住,“一沾水,都粘身上了,用手掸掸吧。”

让张小威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恶劣的沙尘天气,还有第一次站上讲台时心跳加速的紧张兴奋。

几十双眼睛直勾勾盯着这位新老师,由于新课本还没到,张小威灵光一闪,转身在黑板上画下一棵大树:“它生长需要什么?”

“土壤、水分、阳光……”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打破了沉默。

张小威顺势引导:“地理,正是研究万物如何这样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

知识以如此可触可感的方式流淌,地理课不再是传闻中的“难”,而成了探索联系生活的奇妙旅程。

在教学中,张小威特别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疆地域文化融合。例如,在地理上讲述各地区区位的时候,会给学生们讲当地风俗习惯,会与学生互相分享家乡故事,架起沟通的桥梁。

张小威承担且末县第二中学初一年级七个班级地理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是一个班的副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

一次,在和学生们搬书回教室的路上,张小威被孩子们簇拥着谈天说地。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你会走吗?”

这让来这里不足半月的张小威心头一震。面对学生等待答案的目光,张小威没有半分犹豫:“我不会走。”学生们听到回答,瞬间蹦跳着跑开。

随着时间推移,张小威从同学们口中的“那个老师”变成“我们的老师”。那些教师节质朴的贺卡、课间悄悄递来的零食,也让他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

今年2月,由于缺少老师,张小威被调任到且末县第一中学担任地理老师。

从初中到高中,知识量的陡然增加,一度让他有些发蒙。然而,这未曾预料的挑战却催生了更深的扎根计划:他决心系统梳理高中三年知识脉络,贯通体系,为学生精准提炼重点。

他说,孩子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传递者,更是能劈开学习迷雾的引路人。

一年时光,在与当地环境的磨合中,在与学生交心的日夜里,当时“为什么来”的叩问早已有了答案。

他说,当学生扬起稚嫩脸庞,小心翼翼地问出那句“老师,你会走吗?”而他斩钉截铁回应“我不会走”时,孩子们眼中骤然点亮的光,便是答案本身。

从“为什么来”到“如何扎根”,张小威说,如今他更加理解“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未来,他希望守护住孩子们眼中求知的光亮,期待知识给学生们带来改变,让他们看见更加多彩的世界。(河北日报记者 桑 珊)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98文章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