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让低龄人群感染率降至0.3%,成人群体防控仍严峻

2025-05-10 12:02:00

5月9日,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在广州举办“免疫规划及疫苗新进展学习班——全生命周期预防接种护航(广州站)”,聚焦乙肝防治与儿童肺炎球菌感染预防两大公共卫生议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专家郑慧贞等知名公共卫生专家参会为广大基层公卫工作者分享了最前沿的疫苗和传染病防控资讯。

与会专家表示,尽管我国儿童乙肝感染率已降至0.3%,但成人群体存量感染者仍高达7500万,需通过筛查与疫苗补种治疗管理等多重策略阻断传播;而针对肺炎球菌感染,专家呼吁家长摒弃“疫苗选择焦虑”,优先完成接种以筑牢免疫屏障。

免疫规划人群乙肝低流行

但成人群体存在预防空白

“我国乙肝防控的最大成就是将儿童感染率压至0.3%,但成人群体仍是病毒传播的‘隐形战场’。”著名公共卫生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在会议中强调。根据2020年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乙肝病毒(HBV)感染者总量约7500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5.86%,较1992年下降近40%。然而,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的是成人群体疫苗保护缺失的严峻现实——我国免疫规划长期以儿童为重点,大量成年人未接种疫苗或抗体水平不足,导致病毒通过医疗暴露、性传播等途径持续扩散。

针对这一挑战,梁晓峰提出“筛查先行,精准干预”的防控路径:“首先需通过快速检测明确感染基数,阴性者补种疫苗,阳性者及时治疗。”目前,我国乙肝疫苗提供10μg、20μg和60μg三种剂量,其中60μg疫苗通过强化细胞与体液免疫应答,显著提升慢性乙肝患者表面抗原清除率,尤其适用于成人补种。梁晓峰特别指出,成人接种需优化程序:“说明书要求三针间隔半年,但两针高剂量接种更便捷,可提升依从性。”

儿童肺炎球菌感染预防

无需纠结选择,接种即是保护

“肺炎球菌是5岁以下儿童重症感染的最主要健康威胁,但家长不应陷入疫苗选择焦虑——接种比选品牌更重要。”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疾病控制首席专家郑慧贞直言。当前,我国13价肺炎球菌疫苗包括进口与国产双载体两类,尽管工艺差异引发公众讨论,但郑慧贞援引临床数据称:“双载体疫苗抗体阳转率和滴度表现优异,且能有效预防定植在鼻咽部肺炎球菌,避免接种儿童因为这一定植而感染。从而实现群体保护,而多糖疫苗仅激发体液免疫。”

针对接种率不足18%的现状,郑慧贞剖析根源:“非免疫规划疫苗需自费,部分家长误以为‘非必打’。”她以肺炎球菌疾病负担举例:全球疫苗可预防疾病死亡中,肺炎球菌占1/3,可引发脑膜炎、菌血症等重症,而接种结合疫苗可降低75%的住院风险。“经济压力不应成为借口,健康投入是避免因病致贫的关键。”郑慧贞呼吁,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宣教,利用入学查验等机制提升接种意识。

疫苗质控助力全生命周期管理

除疾病防控策略外,疫苗质量与安全性是会议另一焦点。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王岩岩介绍,企业从研发到流通实施全链条质控,涵盖设备验证、物料检测、生产环境监控等环节,“疫苗质量是生命线,一支疫苗需经历严格的质检才能上市”。这一严苛标准在双载体13价肺炎球菌疫苗中得到体现——其作为唯一收录于2025版《中国药典》的同类产品,生产工艺与稳定性通过国家级审评。

对于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接种难题,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胡华芸主任指出:“双载体疫苗安全性经大规模临床验证,可为早产儿、免疫缺陷儿童提供保护。”她强调,科学的接种程序与个体化评估缺一不可,“例如,早产儿需在体重达标后接种,但延迟不得超过实际月龄风险窗口”。

活动贯穿全场的共识就是:无论是乙肝的存量攻坚,还是肺炎球菌的增量防御,疫苗仍是性价比最高的健康投资。“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免疫规划需覆盖全生命周期——让儿童远离感染,助成人摆脱病毒,才能真正实现公共卫生的普惠价值。”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何宇航

相关文章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98文章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