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东北抗联精神发扬光大

2025-08-21 07:10:00

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东北抗联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东北抗联”)在14年英勇斗争中爬冰卧雪、浴血奋战,以铮铮铁骨御强敌,用血肉之躯筑长城,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东北抗联孕育的东北抗联精神,对于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汇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伟力,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抗联孕育了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与日本侵略者作战、坚持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牺牲最惨烈的抗日武装。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联在抗战中锻造形成的伟大精神,植根于东北这片红色土地,形成于东北抗战这一伟大实践。

1931年9月19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响亮地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随后,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的方针政策,南满、东满、哈东和吉东等地相继建立反日游击队,投入武装抗日斗争。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提出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主张。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地区各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联,到1937年有11个军、3万余人,形成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抗日游击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在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等领导下,东北抗联各部从全国抗战大局出发,积极主动出击,有力打击和牵制了敌人有生力量。东北抗联广大将士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194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东北抗联教导旅与苏军一道对日作战。同年10月,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与由东北抗联改编的东北人民自卫军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抗联历经14年的艰苦奋斗,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

东北抗联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其孕育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把握东北抗联精神基本内涵

东北抗联在抗战中孕育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东北抗联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要义。东北抗联在极端恶劣环境下,面对日伪残酷统治,坚持英勇斗争14年,靠的就是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两次被开除党籍,虽备受委屈、深感苦闷,但初心不改、信念坚定,直至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英勇就义。他在给中共北满省委的《请求书》中说,“党的一切工作,就是我的一生的任务”,“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委赵一曼负伤被俘后,受到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坚贞不屈,最后唱着《红旗歌》慷慨就义。东北抗联将士始终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做到了对党忠诚。

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是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支撑。东北抗联将士在国土沦陷、国家危难之时,将民族大义置于首位,率先举起抗日大旗,积极投身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后,许多共产党员响应党的号召,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白山黑水抗战前线。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与东北人民同患难,共生死,争取东北人民的解放。敌人在哪儿蹂躏我们同胞,我们共产党人就在哪儿和人民一起与敌人抗争。党内不许有任何人提出离开东北的要求。东北抗联将士英勇斗争,舍生忘死,用血肉之躯筑起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据敌伪资料记载,东北抗日武装1937年出动25487次,1938年后东北抗战处于极端艰苦时期,仍坚持战斗。1938年出动13110次,1939年出动6547次,1940年出动3667次。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伤亡33万余人。东北抗联将士始终从民族利益和人民安危出发,即使处于极端艰苦时期,仍坚持战斗,彰显了保家卫国、忠贞报国、舍身为国的民族大义。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突出特征。东北抗联将士为民族解放与敌人艰苦抗战、顽强斗争,血战到底、流血牺牲,撑起了民族解放事业的脊梁。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在“外无关内救兵、内无固定给养、敌人围追清剿”的绝境中,拒绝敌人诱降,只身一人与敌死战,直到最后壮烈殉国。当敌人剖开他的腹部,看到的只是尚未消化的树皮、草根、棉絮,一粒粮食也没有!东北抗联8名女战士为掩护部队突围被困,面对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抗日将领周保中为此在日记中写下,“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东北抗联将士与敌进行坚决斗争,不惧牺牲,锤炼出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与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是基本对应的,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弘扬和拓展。

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从《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可以看出,东北数十万武装反日战士在杨靖宇、赵尚志、王德泰、李延禄、周保中等民族英雄领导之下,前仆后继地英勇作战,处处都表现我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处处都证明我民族抗日救国的必然胜利。2020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吉林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强调“要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万众一心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力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终不渝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编审)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1日 第03版

作者:刘荣刚

相关文章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98文章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