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对外开放和引资战略,特别是优惠税制(企业税率仅12.5%),爱尔兰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来此投资建厂,形成了一批具有高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正因如此,爱尔兰在全球供应链和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经济影响力不断辐射全球
爱尔兰所处的地理位置,一方面能够使其与美国和欧洲大陆维系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又能让其与二者保持适度的地理隔离。如此一来,爱尔兰不但能够独立自主地制定外交政策,而且能够灵活地借助美欧的资源与支持,于大国博弈中保持平衡并获得周旋空间
爱尔兰事实上扮演着“双重纽带”的角色:一方面,爱尔兰立足于欧洲一体化,在欧盟安全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爱尔兰是美国介入欧洲事务的重要战略支点,发挥着“美国桥头堡”的作用
文 | 米雪
爱尔兰邻近大不列颠岛,历史上长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在地理上被视为欧洲的边缘。1922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后,爱尔兰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国际影响力有限。直到20世纪90年代,爱尔兰借助欧盟扶持和国内改革,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国向高科技经济体的跨越,开启了“凯尔特之虎”的辉煌时代。
如今,爱尔兰不仅凭借外向型的经济模式、卓越的治理能力、独特的战略定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出远超自身体量的影响力,还正在悄然影响全球格局。
“双重纽带”角色
爱尔兰能够崛起的关键在于其外向型的经济模式。
依托对外开放和引资战略,特别是优惠税制(企业税率仅12.5%),爱尔兰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投资建厂,形成了制造业、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航空租赁等一批具有高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截至2024年,已有超1800家外资企业在爱尔兰落户,其中既有辉瑞、强生等生物医药巨头,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和摩根大通等金融机构,也有苹果、谷歌和微软等科技巨头。
值得注意的是,爱尔兰充分利用英国“脱欧”的契机,进一步巩固了都柏林作为跨国公司欧洲总部、研发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位。据统计,自2016年至2021年初,都柏林共接纳了135家因英国“脱欧”而迁来的金融企业,占相关搬迁总数的四分之一,位居各城市之首。
爱尔兰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能力与其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和高质量的国家治理密不可分。
在全球经济格局频繁变动、金融风险加剧及产业结构持续调整的背景下,爱尔兰政府展现出了较强的政策应对能力。基于完善的决策体系、广泛的政治共识和政策的连贯性,爱尔兰长期保持着较高的国际竞争力,被公认为全球最佳外商投资目的地之一。根据《2024年IMD世界竞争力排名》,爱尔兰位居第四,信用等级保持在AA级,在商业环境、创新能力以及市场开放度等方面表现出相当大的优势。这表明,良好的治理不仅是爱尔兰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基础,还能提升其国家信誉、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位于大西洋东岸的爱尔兰,恰巧处于欧洲大陆与美国之间,它也凭借这一独特的地缘优势和独立外交赢得了战略主动权。
爱尔兰所处的地理位置,一方面能够使其与美国和欧洲大陆维系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又能让其与二者保持适度的地理隔离。如此一来,爱尔兰不但能够独立自主地制定外交政策,而且能够灵活地借助美欧的资源与支持,于大国博弈中保持平衡并获得周旋空间。
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和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重要参与国,爱尔兰在欧盟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和跨大西洋安全合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爱尔兰的中立政策限制了其直接的军事参与,但爱尔兰是不少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欧洲总部所在地(美国公司约占其外国直接投资的60%),这些公司在网络安全和数据管理领域对确保大西洋两岸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民用基础设施(如先进的通信网络等)可用于支持非战斗性安全举措,为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的情报搜集和危机应对行动提供关键支持。
可以说,爱尔兰事实上扮演着“双重纽带”的角色:一方面,爱尔兰立足于欧洲一体化,在欧盟安全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爱尔兰是美国介入欧洲事务的重要战略支点,发挥着“美国桥头堡”的作用。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城市风光(2024 年 1 月 15 日摄) 李颖摄 / 本刊
前沿阵地与重要枢纽
爱尔兰如今已成为跨国公司在欧洲的前沿阵地和全球投资的重要枢纽。
爱尔兰的低税率、健全的监管环境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市场,为吸引外资和高新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并使之成为国际资本青睐的热土。截至2023年底,在爱尔兰的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约为1.3万亿欧元,外资企业贡献了约70%的出口额,并主导了超过一半的国民经济增加值。
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为爱尔兰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还促进了制药、金融和信息通信等产业的迅速集聚和升级。正因如此,爱尔兰在全球供应链和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经济影响力不断辐射全球。
爱尔兰还通过积极参与多边机制,充当调停者和桥梁,并构筑起广泛的政治影响。尤其是,欧盟成员国身份让爱尔兰拥有了远超其国力的外交空间。
1973年加入欧盟后,爱尔兰开始融入欧洲主流,从欧洲边陲转变为欧洲共同市场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加入欧盟半个多世纪以来,爱尔兰从最初的净受援国成长为人均收入领先的富国,并在欧盟预算和政策谈判中日益自信。尽管国内曾多次就《里斯本条约》等条约举行全民公决,但爱尔兰历届政府都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欧盟的扩大和深化,表明了其“立足欧洲”的战略定力。作为中立的欧盟成员国,爱尔兰在欧盟内部保留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并在调解欧洲冲突方面屡有建树,例如,爱尔兰在英国“脱欧”谈判中就发挥了关键的沟通平台作用。
同时,爱尔兰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又使其在跨大西洋对话中拥有重要的话语权和议程设置权。
此外,爱尔兰始终奉行联合国优先政策,在联合国框架内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并在谈判中贡献和平中立的声音,促进各方沟通与合作,极大地提升了爱尔兰的国际政治影响力。
爱尔兰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推动其全球影响力增长的重要引擎。
爱尔兰利用其丰富的文化,包括文学、音乐、舞蹈和爱尔兰语,打造了独特的国家形象。爱尔兰以诗歌和戏剧闻名于世,诞生了叶芝、萧伯纳和贝克特等名作家,他们的作品不仅提升了爱尔兰的全球文化形象,还推动了旅游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每年3月的“圣帕特里克节”,已从一个爱尔兰国内的宗教节日发展为全球文化盛会,从美洲到欧洲和大洋洲的游行活动无不展示了爱尔兰文化元素。
作为欧盟唯一的英语国家,顶尖的教育水平使爱尔兰成为西方教育界的佼佼者,其独特的“教育-产业”共生体系使爱尔兰国际学生数量持续增长。
此外,由数千万爱尔兰裔人口组成的全球侨民网络(尤其是在美国),也为爱尔兰塑造国际形象和拓展经济外交往来渠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文化软实力元素,不仅提升了爱尔兰的全球品牌形象,还使其与国际公众建立了情感和智力联系。
爱尔兰成功的关键在于制度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政府能不断推进税收、劳动力市场和科技等领域的改革。务实灵活的政策调整,使爱尔兰在全球经济波动和技术变革面前保持了高度的适应性和较强的竞争力。例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爱尔兰经济遭受重创,但得益于金融体系重组、税收财政改革、强化监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高等教育、推动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措施,2014年以来,爱尔兰经济强劲反弹,再度领跑欧洲。2018年,爱尔兰通过“全球爱尔兰”外交战略创新,整合外交和贸易部、援助署、企业局等机构的工作,促进外交、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协作,使一个小体量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超出其自身实力的影响力。这种持续的制度创新与变革,不仅巩固了爱尔兰在全球竞争中的领先地位,也为其他国家探索现代治理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爱携手共赢
自2012年中国和爱尔兰关于建立互惠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发表以来,中爱经贸合作不断深化。2023年,中国对爱尔兰直接投资达3.8亿美元,直接投资存量达20.4亿美元,爱尔兰在中国累计实际投资额约31.5亿美元。
爱尔兰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在吸引优质外资、推动产业现代化等方面拥有成熟经验,凭借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领域的强大研发能力被称为“欧洲硅谷”。如今,在都柏林,字节跳动建立了数据中心,华为开设了其首个欧洲云服务中心。中国企业通过在爱尔兰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在高科技、金融和数字经济等领域与爱尔兰深化合作,推动了两国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绿色能源和互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协同创新与产业升级。
作为联合国、欧盟、世贸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多边机制的重要成员,爱尔兰以其中立且富有建设性的参与而闻名,拥有制定国际议程和调解国际争端的重要影响力。中国与爱尔兰都倡导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全球经济政策、加强中欧经济联系、可持续发展。多边框架下的中爱合作,不仅会进一步巩固双边友好关系,惠及两国人民,还有助于推动国际共识的形成,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爱可充分发挥在政治理念、治理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互补优势,加强多层次多领域的外交关系。
在政治领域,两国可以协调在关键国际组织中的立场,促进双方建立牢固的战略互信,在大国竞争中构建合作型伙伴关系,为建立平等有序的多极世界新秩序作出积极贡献。
在经济与科技领域,两国可以在税收激励、市场监管、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政府、智库和学术界之间的深入对话。通过分享应对经济波动和技术变革的成功经验,两国可以共同探讨如何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这种互鉴互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的治理水平,也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和治理经验。
在文化领域,两国可以开展多层次的双边文化交流活动,如联合举办艺术节和文化展、增加文旅交流项目和活动,拉近两国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今后深化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