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高塔上“较真”的杨班长,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25-04-30 10:17:00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南方电网广东河源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线路五班班长杨柳辉获评全国劳模并在现场参加表彰大会。

“塔上的每一颗螺丝,都是山下万家灯火的保险栓。”这句话,杨班长念叨了28年。从电力专业技校生到广东电网公司二级领军技能专家再到全国劳模,他始终相信:技术再先进,也替代不了“脚踩实了”的责任。

“‘较真’在任何岗位都适用”

1999年盛夏,河源连续下了1个月的雨,为了保证从枫树坝电厂到河源变电站的唯一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供电正常,19岁刚入职的杨柳辉跟着师傅林工走进了深山的巡线道,排查连续暴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暴雨冲毁巡线道,两人在齐腰茅草中劈路前行。林工突然折返:“可能漏了两基塔!”这一绕就是1小时山路。“那天我们查完55基塔,从清晨走到天黑。”这种较真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刚入职的杨柳辉,在后来工作中,他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开始较真起来:安全没有捷径,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和缺陷。

这种较真化作创新动力。在杨柳辉专家工作室最醒目位置陈列着拉杆箱盒子一般大的“一箱式绝缘子卡具”工具箱。“一箱式绝缘子卡具是我们这几年效果最好的创新发明之一。”杨柳辉打开工具箱向记者展示。这套卡具在传统卡具上设计了可灵活调节的内胆,完美适配了不同厂家绝缘子千差万别的钢帽尺寸,实现一具通用。“据我们统计,不同尺寸的绝缘子钢帽有数十种,不同批次不同厂家都可能会有所差异。每次检修,我们都得翻找不同厂家说明书,带相应尺寸的卡具,非常耽误时间。”该成果2024年完成技术转化,还带来了3万元的收益。

班组成员工具包里的“小妙招”也有着这股子较真劲。“杨班给每人备的高强度软绳特别实用。”技术员李慧夫说。在杨柳辉多年实践下来,他发现检修中用高强度软绳替代尖嘴钳,可以使作业效率提升数倍,在广东电网的技能竞赛中,这一步骤为团队抢出关键时间。在杨柳辉看来,较真是永不松懈的自我要求,不管在哪个岗位都适用。目前,他还在研发机器人智能封网装置,提升跨越施工安全性。

“我一直都有比较清晰的规划”

2015年,广东电网公司开始试行推广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工作。当第一架无人机降落在输电所大院时,杨柳辉敏锐意识到技术变革的来临。面对新生事物,这个习惯拿扳手的老师傅开始带着班里的年轻骨干啃说明书、学三维建模,积极推行“人巡+机巡+在线监测”三位一体运维模式。“河源九成线路在山区,无人机巡检仍有死角。因此我要求我的班员,除了要学无人机,练习爬塔检修的技能也不能落下。”杨柳辉说,如今他仍保持日攀百米高塔的体能,坚持用双脚复核重点区段。

规划意识贯穿人才培养。作为班长,他为不同年龄层员工制定《输电管理所员工现场培训手册》,针对新员工开展登塔特训。“第一次爬塔时,我还不敢登顶,班长便一直在塔顶等我鼓励我。”班员潘星亮回忆。杨柳辉坚持以育人为目的,发展班组成员的个性和特长,他坚持言传身教,对于班员的培养细到工作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数据。2015年成立专家工作室以来,他培养出5名拔尖专家、25名技师及100余名高技能人才。“杨班长的理念很超前,年轻人在他班里都成长得很快。从2023年开始,每一批来输电所的新员工,我们都优先安排到杨柳辉的班组去轮岗。”河源供电局输电管理所总经理洪浩彬说。

严格自律还支撑着他的规划:每天6点起床,7点到办公室,每周3次10公里跑,再到不断完善知识水平,工作之余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半年时间背完800页高级技师考试大纲并一次性通过。“体能是输电线路巡检基础,持续学习是为了跟上技术发展。”2010年,河源有了第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2025年,河源的500千伏输电线路已达792.13公里,对于专门负责运维河源地区500千伏线路的杨柳辉来说,责任更重了,能力更要跟上。

荣誉背后是责任。从广东省劳模到全国劳模,从优秀党员到广东省党代表,他把以身作则、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贯穿工作生活。他将“畅通产业工人取证渠道”建议写入提案,推动技能认证纳入电网管理体系。在输电塔顶,他仍是那个较真的杨班长——在无人机盘旋声中,他系紧安全绳,向着必须用双眼确认的区域攀去。“多一个身份就多一分责任,守护万家灯火就是我的使命。”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卢翛楠 沈甸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

相关文章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98文章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