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躬耕深野处,芳华恰自来。在建安区,有这样一群青年选调生,他们响应号召、担当作为,扎根基层、砥砺奋斗,他们努力克服“水土不服”,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披荆斩棘,用热血担当绘就青春底色,用实际行动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青春答卷……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他们的选调生活,欣赏这群青年“生力军”的风采。
2023年省选调生
建安区桂村乡王门村支部书记助理
李 洋
青涩叩问:初入乡野的迷茫与无措。站在村委会门口,望着远处整齐码放的秸秆草捆和岗上鳞次栉比的成片果树,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初到王门村的日子,那时的我,像一只迷失方向的雏鸟。初入基层时,满脑子都是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以为拿着政策文件就能顺利开展秸秆禁烧工作。挨家挨户宣传时,村民们礼貌性的点头让我满心欢喜,可转头就看到田地里升起的袅袅黑烟。老王叔那句“不烧秸秆,下一季庄稼咋种”,瞬间击碎了我的自信。那段时间,我常在深夜对着卫星遥感图上的浓烟黑点发呆,满心都是对基层工作的迷茫,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步履生痕:泥土里长出的工作智慧。在一次次碰壁后,我终于明白,基层工作不是简单的政策传达,而是要走进村民心里。我开始跟着村干部走访调研,学着用方言和村民拉家常。在秸秆禁烧工作中,不再只是生硬地强调“不能烧”,而是积极联系农机合作社引进秸秆打捆机,对接养羊场让秸秆变废为宝;“果树进村”工作开展时,我和村干部带头拎起铁锹将二百多棵树苗种到了村委门口新平整好的土地上。种植完成后由于坡地灌溉难,我们又协调来了水车等浇灌设备,手掌磨出茧子,汗水湿透衣衫,但想到春暖花开日,硕果累累时的场景又不由得露出笑脸,我忽然懂得,真心才能换来真心,基层工作需要俯下身子,用行动去赢得信任。
初心如磐:扎根热土的笃定与坚守。如今,这一年多的时光,像一场深刻的修行。曾经那个照搬政策、手足无措的 “书生气” 选调生,已经学会倾听民意、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深夜翻看环境治理台账,泛黄的秸秆回收协议、按满红手印的承诺书,每一页都是我成长的印记。与同学们在大城市写字楼加班的照片相比,我更珍视在田间地头、在村民家中收获的成长。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正是由处理每一份秸秆、整治每一处荒地这样的琐碎日常拼凑而成。未来的路或许依然充满挑战,但我已不再迷茫,而是带着这份坚定与从容,继续在基层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
编辑/郭彩霞
责编/李晓宇
审核/张江岭 李敏
监制/张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