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机警理财日报》作为南财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理财通的金牌理财专栏,目前细分了现金、纯固收、固收+期权、固收+权益、混合、权益、衍生品七大类,已实现对银行理财市场的每日追踪。为了进一步反映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现状,南财理财通课题组增设机警理财周报专题,力求及时准确研判理财行业趋势、洞悉理财产品表现,以期为银行理财行业转型发展带来参考价值。
【市场回顾】
债市方面,资金价格均衡偏松,债市收益率小幅上行。4月25日DR007加权均价为1.64%;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66%。股市方面,上周A股宽基指数多数上涨。中证1000指数、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周涨幅分别为1.85%、0.56%、0.38%。板块方面,汽车、美容护理、基础化工板块周涨幅居前。
【破净情况】
银行理财破净率维持低位。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27日,理财公司共有22,883只存续公募理财产品,其中199只累计净值低于1,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收至0.87%。权益类、混合类理财破净率继续较上周走低,分别为57.89%和8.15%;固定收益类公募理财破净率为0.34%,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破净率为0。
各期限人民币固定收益类理财破净率维持低位。其中,3年以上期限产品破净率为零,1~2年期限产品和2~3年期限产品破净率分别为0.56%和0.68%。1个月以内投资周期产品破净率为0.08%。
【新发情况】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上周(4月21日—4月27日),31家理财公司合计发行了465只理财产品(同一产品登记编码下不同份额合并计算),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产品数量位居前三,分别是兴银理财、平安理财和华夏理财。
从产品结构看,理财公司上周新发产品仍以R2(中低风险)、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型产品为主,混合类产品发行数量为18只,周度环比提高了1.5倍,其中半数为公募产品,半数为私募产品,发行机构包括光大理财、北银理财、兴银理财、工银理财、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农银理财,无新发权益类产品。可见,理财公司提高了混合类产品的发行量。
在新发产品策略中,北银理财和中邮理财各发行了采用全球大类资产轮动策略的理财产品,两款产品均为中低风险等级的封闭式“固收+期权”产品。其中,中邮理财发行的“合盛多元·鸿锦封闭式2025年第1期(大类资产轮动策略)”衍生品类资产投资方面挂钩世界大类资产配置宏观对冲指数的看涨期权,业绩比较基准为0.30%~4.20%。北银理财发行的“京华远见春系列行远12M封闭式2号(大类资产轮动策略)”则是通过券商收益凭证形式间接参与中国境内包括债券、股票、大宗商品等资产投资,A份额业绩比较基准为2.3%~4.0%,E份额业绩比较基准为2.4%~4.1%。
从新发产品定价看,上周新发固收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均值环比下降了一个基点,为2.69%,不同期限产品定价均在3%以下。分不同期限看,1~3月、1~2年期限产品定价环比均有所提高,其中1~2年期限产品定价提高了0.08个百分点,其余期限产品定价全线下跌,其中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环比下滑幅度最大,从2.60%跌至2.33%。
剖析3年以上期限产品来看,较低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主要来自中邮理财。以中邮理财新发产品“悦鑫添利·鸿锦封闭式2025年第8期(安盈款)”为例,该产品为中低风险等级的封闭式“固收+权益”产品,投资周期为1868天,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2.15%~2.95%,且超额业绩报酬计提比例达到60%。不过,由于周度产品发行量较少,相关统计数据和趋势仅供参考。
【收益情况】
受益于上周权益市场多数板块收涨,混合类理财和权益类理财周平均收益率为正。固定收益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0451%,混合类、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1529%、0.8788%、-0.174%。固定收益类各期限产品平均周收益率均为正,2~3年期限产品近一周净值增长率均值最高,为0.0526%;3~6个月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周度收益率最低,近一周净值增长率均值为0.039%。
现金类产品中,人民币、美元、澳元产品周内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1.521%、3.94%和3.18%。(统计范围:截至统计日成立满一个月的现金理财)
从负收益情况看,7.01%的人民币公募理财产品(理财公司发行)近一周收益为负。具体来看,近一周收益为负的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比例分别为7%、6.53%、19.44%和100%。
固定收益类产品中,各期限产品近一周浮亏的比例上升。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3年以上期限近一周负收益产品占比最高,为23.57%;1个月以内投资期限负收益产品数量占比最低,为2.46%。
【行业热点】
国信证券:银行理财从“类存款”到“多资产”转变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长期看,理财公司差异化转型源于产品形态多元化,产品整改和转型的“赛跑”仍将持续。判断银行理财利用平滑收益的手段空间(包括不限于平滑基金、收盘价估值等)将逐步收缩,这倒逼理财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增加风险预算,通过多资产和多策略增厚收益。具体针对固收资产,机构将持续配置高票息资产,同时通过债券交易策略增厚产品收益;针对多元资产,转债、黄金、权益、商品CTA等均是传统债券和存款之外的有效资产策略。这种情况下,为适应理财大体量资金运作,理财子也将加大平台化、工业化、一体化的投研模式转变。
银行理财首季减少8100亿,4月强势回升,存款搬家带来增量资金
受债市阶段性调整、季末理财回表等多因素叠加影响,银行理财一季度末规模较年初明显回落。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以下简称《理财市场一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9.14万亿元,较年初下降约8100亿元,其中理财公司规模较年初减少约57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进入4月,银行理财规模强势回升。同时,存款搬家现象有望进一步为银行理财带来增量资金。
〔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南财理财通,其中行业热点内容整合自国信证券研报、证券时报〕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