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第一站:临夏也可以“出售绿水青山”

2025-08-10 13:0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秀笔

“出卖荒凉”,是著名作家张贤亮对西北的贡献,也是很多人对西北的固有印象。

“过去的印象是沙漠戈壁,现在看到了山清水秀。”多次来过甘肃的著名作家王跃文,这次颠覆了固有印象。

“黄河远上·文脉流长”——全国著名作家甘肃临夏行活动第一站来到和政县,行走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松鸣岩景区、星语云端和耳子屲梁等地,这里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让人大呼意外:原来处于大西北的临夏,也可以“出售绿水青山”。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记录古哺乳动物的“伊甸园”

远古时期,临夏这里水草丰美、动物众多。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动物化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巨犀、铲齿象、三趾马,这些你以前未知的或者只在画册上看到的奇异动物,以震撼的方式出现在眼前。

走进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犹如打开了通往远古的一扇窗口。临夏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缘,亿万年来随着地壳的不断运动,有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晚新生代以来完整的地质演变,远古时期的临夏成为古动物理想的“伊甸园”。

博物馆馆藏化石标本4万多件,三纲八目超过250个属种,其中发现新属种80多种,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是距今2700万年的晚渐新世巨犀动物群、1550—1230万年前的中中新世铲齿象动物群、1150—500万年前左右的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和255—216万年前的早更新世真马动物群。

馆藏化石保存完好、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占据十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陆生哺乳动物巨犀的聚集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动物群、世界上最早的稀树草原群落、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熊类的最近祖先——戴氏祖熊、世界上最早的拟声鸟类——和政盘绕雉、世界上保存最久远的蛋白质、世界上最大的马——埃氏马。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上铲齿象头骨化石最多的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它对公众免费开放。

松鸣岩景区:

花儿对唱的民间“自乐园”

走出远古的自然溯源,回到身边的天然野趣。

松鸣岩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顶峰海拨2700多米。

据文献记载,松鸣岩佛寺初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后被毁。1985年,在原址新建了大殿、独岗寺、山门、玉皇阁、娘娘殿等古典建筑。十多座古寺、亭台楼阁掩映在西方顶、玉皇峰、南无台等山峰松林之间。

松鸣岩与太子山相连,小峡河奔腾于峡谷之间,青峰接云,古松参天,四季云雾缭绕,流水潺潺。山风拂来,松涛阵阵,故名“松鸣岩”。三峰突兀挺拔,状似笔架,又称笔架山。

松鸣岩不仅景色秀丽迷人,这里还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每年农历四月廿六至廿八,附近群众云集于此,自发举行一年一度的传统 “四月八”花儿盛会,人如海、歌如潮。2004年8月和政县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花儿传承基地”,松鸣岩景区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手邀请赛”和“第七届中国原生民歌大赛”。

林间松鸣,山谷对歌,花儿表演者的歌技获得作家团和采访团的阵阵叫好。

星语云端和耳子屲梁:

绿色休闲体验的“放空园”

临夏有森林公园,也有连绵的草甸。

星语云端景区,由临夏州文旅集团与和政县联合打造,占地达4800亩。景区主打高端民宿集群,建有太空舱、野奢木屋、帐篷酒店及星月居科幻主题房,游客在这里还可以乘坐动力伞、热气球,配有亲子农场、马道、无动力乐园,吸引了周边很多家庭来此度假休闲。

景区设计建设和沿海地区的同类型度假区毫无二致。这里既有山野之趣,又不失江南柔情,营造出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每间民宿风格独特,有自然木屋,也有未来感太空舱。走进星月居,里面采用了智能语音控制,房间内设计巧妙,透过顶部透明玻璃,可夜观星空,游客完全沉浸于自然与科技融合的独特魅力中。

有中高端度假屋,也有适合年轻人打卡露营的山地公园。步入耳子屲梁景区,仿佛来到江西的武功山。

耳子屲梁有着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传说它是高山的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在很远的地方走在太子山旅游大通道。耳子屲梁正如其名,看着非常神似。无人机起飞,从高空俯拍,就可看到这个大山屲像一个巨大的“耳朵”。耳子屲梁就像“耳”中的一道山梁,从西往东延伸,那“耳”的轮廓是高高的太子山,而宽阔的“耳”中,藏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灌木林和一望无际的草甸。

爬上一处处观景台,远处山峦起伏,草甸深浅不一,帐篷点点,野花散布,除了蓝天,四周绿野遍地。丢下工作,忘却内卷,躺在帐篷里,放空一下自己,这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八坊十三巷:

多民族居住融合的“大观园”

福州有三坊七巷,成都有宽窄巷,位于西北的临夏和政也有独特的八坊十三巷。

作为古河州城的历史景区,八坊十三巷是丝绸之路各民族大融合、大交流的重要见证。

八坊十三巷是八座寺坊和十三条巷道的统称,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临夏人民世代生活的老城区,这里居住着8个民族的居民,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历经千年。

八坊十三巷依托丰富的民族风情建筑及深厚文化底蕴,形成了古街巷长廊、80号民俗馆、64号手工艺馆、盖碗茶广场、红水河、人文生态巷、河州溯源巷、书巷、童趣巷等特色街巷。坊巷内的建筑融合了砖雕、木刻、彩绘等建筑特色,堪称西北民族文化建筑的博览园和民族团结融合的“大观园”。

古巷青砖间,非遗韵味、地道美食和传统文化交织出迷人的市井烟火。夜幕降临,将古巷变身沉浸式剧场。一场名为《花开临夏五千年》的实景演出在八坊十三巷之间上演。这出和文成公主远嫁路经临夏有关的情景剧用光影和仪式,将古城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美食文化讲述得愈加传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98文章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