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瞻丨中国4月宏观经济数据将公布;5月LPR将出炉

2025-05-19 08:09:00

本周(5月19日—5月25日),国内方面,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数据,同时,5月LPR将公布;海外方面,多国和地区将发布4月CPI年率、核心CPI年率,美国将于5月22日竞拍10年期通胀保值国债(TIPS) 。本周A股市场无新股申购,超186亿元市值限售股解禁。

5月19日(周一)

中国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数据

欧元区4月调和CPI

欧元区4月核心调和CPI

国家统计局公布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月度报告

国新办就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5月20日(周二)

澳大利亚截至5月18日当周ANZ消费者信心指数

中国5月一年期、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澳大利亚5月现金利率

加拿大4月核心CPI

欧元区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

5月21日(周三)

日本4月商品贸易帐

英国4月CPI年率

英国4月核心CPI年率

英国4月零售物价指数

5月22日(周四)

欧元区5月SPGI制造业PMI初值

德国5月IFO商业景气指数

英国5月SPGI服务业PMI初值

英国5月SPGI制造业PMI初值

英国5月CBI工业订单差值

加拿大5月CFIB商业晴雨表

美国截至5月17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5月23日(周五)

美国10年期TIPS竞拍

日本4月全国CPI年率

日本4月全国核心CPI年率

德国第一季度季调后GDP季率修正值

德国第一季度未季调季度GDP年率修正值

英国4月季调后零售销售月率

英国4月季调后核心零售销售月率

加拿大3月零售销售月率

加拿大3月核心零售销售月率

美国4月季调后新屋销售年化总数

超307亿元限售股解禁

Wind数据显示,本周(5月19日—5月25日)A股市场将有38只股票面临解禁,合计解禁数量为19.07亿股,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为307.80亿元,环比增加27.38%。在面临解禁的38只股票中,从解禁市值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按最新收盘价计算,思特威-W、新点软件、盐田港的解禁市值居前,解禁市值分别为70.07亿元、48.65亿元、44.59亿元。

具体来看,思特威-W5月20日将解禁7879.73万股,均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新点软件5月19日将解禁1.57亿股,均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盐田港5月19日将解禁9.14亿股,均为定向增发机构限售股份。

1、潘功胜:将持续推动强大的中央银行与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互促共进 支持完善首都金融功能布局

据北京日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5月16日上午围绕“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推动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并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中央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王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分别参加。潘功胜指出,强化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是党中央交给北京市和金融系统的共同任务。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支持北京市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支持重点经济领域发展,推动首都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优化北京金融营商环境。面向“十五五”,中国人民银行将紧紧围绕金融强国建设,持续推动强大的中央银行与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互促共进,支持完善首都金融功能布局,支持北京打造科技金融发展高地,推动北京人民币国际化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不断提升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2、李云泽:支持金融政策先行先试 完善首都金融服务体系

据北京日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5月16日上午围绕“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推动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并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李云泽在座谈会上指出,金融监管总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支持加强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更好促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监管引领,强化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健全首都金融业态。支持金融政策先行先试,完善首都金融服务体系。深化金融领域“两区”建设,助力构建首都金融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央地协同走深走实,共筑更加稳固的首都金融防线。

3、吴清:加快推进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 打造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新高地

据证券日报,5月16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围绕“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推动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并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座谈会上指出,中国证监会将把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与更好服务首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立足服务首都所需和发挥资本市场所能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打造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新高地,更好实现资本市场与首都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4、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

5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优化,新规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创下了多个“首次”,包括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首次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监管要求、首次建立分期支付机制、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等。

5、3月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债、持仓规模降至第三 英国升至第二

据经济观察网,当地时间5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减持美国国债189亿美元,持仓规模降至7654亿美元,由美国第二大债主滑落至第三位。与此同时,英国增持美债,跃升至第二位。日本继续位居首位。

5、2024年平均工资出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24110元,比上年增加3412元,名义增长2.8%,按可比口径增长2.6%。2024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9476元,比上年增加1136元,名义增长1.7%,按可比口径增长4.0%。

6、中国人寿参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再获批复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资产公司参与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连同此前已获批的前两批改革试点,前后三期资金共同助力“鸿鹄基金”在稳市场稳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7、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5”专项行动

据中国青年报,近日,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5”专项行动,这是全国持续开展的第21次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

本周A股将有2只股票发行申购,其中沪市主板1只、深市主板1只。

中信证券

市场对于公募考核新规以及回归基准行业配置的讨论存在一些误区。从海外经验来看,回归基准是通过基准的行业配比向基金持仓配比演化而不是相反;产品投资策略向客户盈利导向回归,在长期视野下,这与追求排名和绝对收益并不矛盾,反而是统一的;跑输基准的惩罚机制最终导致的是基金减少博弈性持仓,长期来看最大的影响是活跃头寸的占比下降。如何去有效地设定基准是长期而言实现客户利益、赢得竞争并避免被被动型产品替代的最关键问题。对于主动权益型产品而言,沪深300、中证800以及A500作为全市场基金基准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能够反映新质生产力和新经济趋势的中国资产合理基准,应该是均衡港A配比,港股宽基占总基准的比例是超越行业配比首要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用前瞻眼光去看,未来如果外资逐步回流,市场生态也会相较过去3年发生重大转变,不能用后视镜视角静态去看行业配比,好公司和差公司之间的差异会远远超过所谓的“好行业”和“差行业”。

华西证券

险资长线资金入市,A股“稳中有进”趋势延续。往后看,A股仍将处于震荡中稳步向上的趋势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助力指数中枢不断上移。例如第三批险资长期投资试点、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取模式改革、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新的安排等,均有利于为A股注入增量资金和改善市场活跃度。

行业配置上,适度均衡配置,建议关注公用事业、创新药、“新消费”相关板块。主题方面,建议关注:军工、自主可控、并购重组等。

东吴证券

本轮公募调仓或与2016-2017年外资流入存在共性。2016-2017年,外资加速流入和鲜明的审美偏好带来“明牌效应”,公募新规也是一种政策的“明牌”,但区别在于本轮主要基于资金面逻辑,相关板块缺乏基本面的强比较优势支撑。

从个股/行业层面看,金融、食品等板块欠配龙头股或将获增配。新规落地后,以基准为主要考核的机制将在1-2年内,推动公募资金向欠配的基准指数成分股腾挪。个股角度看,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个股相对核心指数明显低配。行业角度下非银金融、银行、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等板块整体低配,长期来看公募资金回补有望对该类行业形成拉动。

民生证券

当下主题投资活跃,但力度未来很难回到一季度。2025年Q1的主题行业具备诸多条件的共振:经济基本面预期企稳向上为科技制造业提供了盈利基本面,而主题行业本身又存在催化,甚至引领了中国资产重估的叙事。当前外部风险冲击阶段平复,但是全球经济放缓的趋势仍未改变,未来出口有新的扰动,中小盘成长由于对出口的暴露更高,表现波动也会明显放大;当下外部风险缓和带来的信心修复,来源恰好是中国总量供给在全球的优势,而不是单一科技行业的突破,反而核心科技主题当下缺乏新产业催化做进一步支撑。总结来看,2025年Q1是科技突破引领市场风险偏好,而现在是市场风险偏好修复投资者风格阶段轮动科技主题,持续性资产较弱。

未破未立的尴尬,但新秩序,新故事一直在孕育。

第一,内需消费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下板块具备净利润增长、股息支付和估值提升三类收益来源,推荐家电、食品饮料、化妆品、潮玩、旅游休闲、游戏、线上零售等。

第二,中国对外贸易体系重塑下部分提前完成出清供需格局相对良好的中国优势产业的产能价值有望逐渐体现(机械设备、汽车整车制造等),同样在这一过程中,供给端具备明显约束的资源品也将迎来新的机遇(铜、铝、黄金);

第三,随着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与房地产的缓慢企稳,中国去金融化进程步入尾声,当前中国企业的投融资环境与意愿有所修复,而未来无论是构建新的内需增长范式抑或是中国外贸易体系重塑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都有望带动金融领域新的扩张,彼时金融板块基本面见底的时刻也将到来(银行、保险)。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98文章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