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情景剧《大地之子侯光炯》现场。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秦思思)5月8日,由西南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联合创作的话剧《大地之子》,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立人报告厅上演。师生们以真情演绎,深切缅怀西南大学已故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先生。
原创情景剧《大地之子侯光炯》现场。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今年是侯光炯诞辰120周年。 话剧《大地之子》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把侯光炯学农、爱农、为农,为土壤科学发展贡献一生的闪光点一一展现在舞台上。
“看看都是小故事,处处都是大情怀。”该剧编剧、西南大学档案馆副馆长郑劲松介绍,所有故事都来自侯光炯的日记、弟子们的回忆和档案,全是真人真事。
原创情景剧《大地之子侯光炯》现场。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本剧从侯光炯去世后,北碚天生路的裁缝店师傅给侯老做寿衣倒叙。“这是真事。”郑劲松说,裁缝师傅经常给侯光炯补衣服,他没想到一个大教授,一生如此简朴,几乎没穿过什么好衣服,侯老去世后,他含泪为侯老做了一件新衣。年近90岁时,侯老还在长宁农村蹲点,生病了也不愿意住院治疗,好几年的春节都没回北碚,目的是要指导农民春耕,因为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看完话剧后,学生们感慨万千。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2027届1班刘雅文说,窗前伏案研究数据的身影是“大地之子”对土地的热忱,田间地头观察麦穗的身影是老一辈科学家对土地无尽的热爱,侯老将一生奉献给土地与人民,只将坚毅的背影留给家人与好友。“这让我意识到,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途中会有困难挫折。我会以侯老为标杆,在学习里脚踏实地,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追逐知识之光。”
原创情景剧《大地之子侯光炯》现场。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一个‘土痴’、一位‘富有的穷教授’,这是在观影之后,深深扎根在我心中的侯老。”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2027届2班学生彭胡熙政表示,作为“大地之子”,侯老将他的一生献给大地,献给党与人民,在泥巴之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生于大地,亦当如侯老般回报养育我们的土地与人民。
该剧自2018年创排以来,每年在校演出,曾入选中国科协2024年度科学家精神舞台剧重点推介剧目。在重庆市第九届大学生戏剧演出季中,获原创剧目奖和优秀演员奖。
西南大学校史宣讲团学生打造的原创情景剧《大地之子侯光炯》今晚走进西南大学附中。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该剧的演出正当其时。”西南大学副校长邹芙都教授说,对侯老最好的缅怀,就是要学习侯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学习侯老一辈子淡漠名利、诚心育人、潜心科研、不断追求科学高峰的人格风范,更要把侯老身上的科学家精神转化而为砥砺奋斗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