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美团都在争夺的“即时零售”到底是什么?

2025-05-05 00:24:00

4月30日,阿里巴巴宣布加入“即时零售”赛道,在淘宝页面推出“闪购”,正式加入“京东”、“美团”外卖大战。那么,阿里、京东、美团争夺即时零售到底是什么?

从字面定义来看,即时零售是以即时配送体系为基础的高时效性到家消费业态,属于典型的零售新业态和消费新模式 。即时零售的主要特征是“线上下单,线下30分钟送达”。

2021年9月8日, “2021美团闪购数字零售大会”在京召开 ,互联网零售市场在从“Everything Store(万货商店)”变迁至“Everything Now(万物到家)”的过程中 ,零售行业平台、渠道、品牌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都会发生变化,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有望在5年后达到万亿 。

即时零售被视为零售业的“下一个黄金赛道”。2024年,即时零售等消费新业态不断发力,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2023年增长6.5%。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预测,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以上。当前市场规模已从2023年的650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3000亿元(季度数据),增速高达120%。这种爆发式增长源于用户需求的结构性转变:78%的消费者认为即时零售高度满足便利性,75%的用户认为其提升了购物体验。

传统电商增长瓶颈下的转型需求

在京东高调进入“外卖”市场的背后,是电商红利消退的现实。传统电商(如淘宝、京东)面临增速放缓,2024年京东零售业务增速仅7.4%,拼多多、抖音电商等新玩家崛起进一步挤压份额。即时零售通过“30分钟送达”覆盖高频、短链需求,成为突破增长天花板的关键。95后消费者中50%以上愿为“当天达”支付溢价,传统电商的“三天到货”模式已无法满足年轻群体的即时需求。即时零售通过“计划性囤货+即时性补货”的二元结构,重构消费场景。

众所周知,即时零售的本质是“城市毛细血管”的控制权争夺。美团拥有近130万活跃骑手,京东通过私有化达达整合超百万骑手资源,阿里则依托饿了么“蜂鸟即配”构建履约网络。这些骑手不仅是配送工具,更是实时采集城市消费数据的“活体传感器”。京东以“供应链+服务”模式,通过闪电仓覆盖全品类商品;美团则通过“联合仓”与美的、海尔等品牌共建库存体系,打破传统经销商渠道的利润分配规则。阿里则整合天猫品牌资源,实现“电商低价+即时配送”的融合。

高频场景反哺生态 技术与数据驱动的未来竞争

外卖作为即时零售的起点,通过高频订单培养用户习惯,进而拓展至3C数码、生鲜、医药等高利润品类。例如,京东通过“自营秒送”将3C产品配送时效压缩至28分钟,美团闪购则通过家电品类复购率35%的提升反哺核心业务。在全场景闭环构建方面:美团以“零售+科技”战略打通到店与到家场景;京东通过“1店+N仓”模式实现本地化服务;阿里则通过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天猫、盒马等资源,形成“电商+本地生活”的超级生态。

美团通过算法将配送时效压缩至28分钟,京东以“人肉传感器”骑手实时扫描需求;阿里则依托超算平台优化路径规划,试点城市实现18分钟送达。与此同时,即时零售倒逼供应链从“预测备货”转向“感知响应”。例如,合肥某零食工厂根据即时零售数据动态调整口味比例,库存周转效率提升300%。

这场竞争不仅是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零售业“人、货、场”关系的重构。美团的“流量至上”、京东的“重资产品质”与阿里的“生态协同”代表了不同路径,但最终胜负将取决于谁能实现“高频场景+供应链深度+数据驱动”的闭环。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场战争将推动配送时效向15分钟突破,品类从标品向服务延伸,最终形成“所见即所得”的零售新范式。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来源:封面新闻)

相关文章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98文章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