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靓) 7月15日,记者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的青海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获悉,青海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抓好基于监测预判的源头防控,不断筑牢人兽共患病防控屏障,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对于人兽共患病监测预警,我省建立省、市州、县三级覆盖养殖、屠宰、调运、交易、无害化处理全链条的监测网络,建设8个陆生动物疫病区域监测中心,建立17个国家级动物疫病监测站点,设立44个疫情报告单位,突出高致病性禽流感、包虫病、布鲁氏菌病、炭疽、结核病、狂犬病六大重点病种,分病种制定年度监测方案,分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监测,年均监测样品28万余份。
同时,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建立定期会商研判机制,加强人间病例追踪溯源,把人间病例作为畜间人兽共患病的重要“显示器”,开展紧急监测预警,增强监测的精准性、预警的时效性。经过持续监测预警、不断优化防控策略,全省人兽共患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包虫病牛羊棘球蚴感染率、犬粪阳性率大幅下降,并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为遏制人群感染增量奠定了基础;畜间布病个体阳性率与最高点的2021年相比降幅达43.18%,人间病例发病率降幅全国排名靠前。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