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财经|民企“创二代”接班,如何扛起“父辈的旗帜”

2025-05-08 11:45:00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魏银科

图源:泰山财经

近日,济南企业建邦高科有限公司赴港IPO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招股书显示,建邦高科主要依托国内实体山东建邦胶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邦胶体”)成立,是中国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的光伏银粉生产商。

记者注意到,建邦高科大股东为陈子淳,是济南著名民企山东建邦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箭之子。资料显示,陈子淳,现33岁,于2024年12月12日获委任为公司董事,随后于2025年4月25日调任为执行董事并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民营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二代”开始走向台前,挑起企业发展的大梁。山东作为民营经济大省,这方面的趋势更加明显。记者梳理那些成功接班的山东民企案例,试图找到“继承者”们扛起“父辈的旗帜”的关键所在。

年轻掌舵者面临诸多挑战

陈子淳,这位33岁的少帅,拥有福特汉姆大学跨学科数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纽约大学房地产硕士学位,还曾担任山东建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积累了丰富的投资与管理经验。2022年,他接手建邦胶体,随后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短短两年就将企业估值大幅提升,为赴港上市奠定基础,其能力可见一斑。

从财务数据看,建邦高科业绩表现亮眼。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7.59亿元、27.82亿元、39.5亿元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2420万元、5989万元、7902.7万元,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作为中国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的光伏银粉生产商,建邦高科深受私募大佬和国际资本青睐,沙特阿美旗下公司AV China Holdings PCC Limited持股4.99% ,鼎晖投资总裁焦树阁通过Capital Ally Holding Limited入局。

然而,聚光灯下,建邦高科高度依赖单一产品的现状也被推至台前:报告期各期银粉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98.5%、99.1%、97.4%。一旦银粉市场需求或价格出现负面波动,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都可能遭受重大不利影响。

光伏银粉行业竞争激烈,德国贺利氏(2024年12月31日,中国和新加坡光伏业务整体转让给海天股份)、日本田中贵金属等国际巨头不仅在技术上领先,还具备更广泛的市场渠道和品牌影响力,对建邦高科形成技术封锁。同时,国内凯盛科技、苏州固锝等企业也在加速扩产,不断蚕食市场份额。建邦高科需要带领建邦高科在强敌环伺中,找到差异化竞争路径,提升市场份额。

技术替代风险也是悬在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下,铜电镀技术可能减少银浆用量,银包铜技术也在加速渗透,若替代技术大规模应用,建邦高科单一的银粉业务将遭受重创。

在相关报道的评论区,网友评论:“建邦上市得靠核心技术,像华为一样研发。营收近40亿只是起点,能否持续增长还得看真功夫。”“光伏银浆技术难在低温银浆,温度低银粉附着力就差,研发是硬道理,建邦还得加油。”因此,建邦高科必须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提升现有银粉产品性能,满足不断升级的光伏电池生产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替代材料研发,如招股书中提及的研发铜粉等光伏行业银粉的替代材料,以及开发适用于电子工业的特制银粉,拓展业务边界,降低对单一光伏银粉产品的依赖。

原材料价格波动也是一大难题。银在光伏银粉成本中占比较高,银价近三年波动幅度达±35%,直接冲击原料成本。当银价上涨,成本大幅增加,若下游客户对价格上涨接受度有限,企业利润将被压缩;银价下跌时,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又可能主动降价,同样影响利润。建邦高科需要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如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锁定原料成本,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建邦高科赴港上市,是陈子淳带领企业迈向新征程的重要一步。站在新的起点,陈子淳能否带领建邦高科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突出重围,续写企业辉煌篇章,有待时间考验。

山东多家民企二代顺利接班

在山东,已经有不少民营企业完成了二代接班。

魏桥创业集团的张波堪称典型。早在1996年,张波从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就回到父亲、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张士平身边,参与企业重组。1998年担任副总经理后,他深入了解企业各个业务板块。2006年开始执掌利润丰厚的铝电产业板块,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积累经验,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2019年5月,张士平离世,张波早已摆脱“富二代”的标签,成为魏桥集团的“顶梁柱”。

上任后,面对行业竞争加剧和“魏桥模式”面临的挑战,他果断进行战略调整,将近400万吨电解铝产能从山东转移至云南,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同时向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延伸,先后与华人运通、重庆小电天体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收购领途汽车和北京汽车制造厂,入局整车制造,成功打造新的增长曲线。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宏桥营收和利润回归增长轨道,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齐鲁制药的李燕是“女承父业”的典型样本。李燕自1993年山东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便扎根齐鲁制药。从生产一线洗瓶、分装等基础岗位,到国际贸易处进口业务,她深入了解企业运作的每一个环节。1995年进入齐鲁安替制药后,李燕推动成立研发部,专注头孢抗生素药品开发,并提出“做世界头孢菌素领导者”的目标。2009年,李燕正式接任总经理。她延续父亲对科技创新的追求,大力实施创新与国际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中国唯一同时向欧美英日澳法规市场出口制剂的药企,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十几亿患者人次。

利群集团的徐瑞泽也是“女承父业”的成功案例。高中时就利用寒暑假在父亲商场打工,后赴英国留学,回国进入利群负责物流工作。在物流领域取得出色成绩成为“物流女王”后,2017年出任利群总裁。她带领利群在新零售时代积极探索创新之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南山集团、玲珑轮胎、青岛红领集团、鲁花集团……这些企业的二代接班人在接手企业后,大多展现出了较强的能力和决心,努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接班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梳理以上案例不难发现,从成功接班的经验来看,长期的历练是关键。魏桥集团的张波从纺织板块到铝电产业,再到主导非洲铝矿开发,历经多年在不同业务板块的深耕,对企业的运作和市场的规律有了深刻理解,为顺利接班并推动企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样,齐鲁制药的李燕自1993年进入企业后,从基层化验员做起,历经研发、生产、销售等多岗位的磨砺,2009年接任总经理时已积累了全链条管理能力 。

战略升级与创新实践是重要的一环。张波接班后,将部分电解铝产能迁至云南以优化布局,还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通过收购、投资等方式布局全产业链,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多元化、高科技产业转型;玲珑轮胎的王锋接班后,投资建设数字化工厂,推动轮胎轻量化技术发展,提升企业在技术和生产模式上的竞争力;李燕大力推进研发创新,齐鲁制药近五年的研发投入占比从6%提升至10%,还积极进行国际布局,构建了覆盖中美的全球化研发网络,并拥有一支专业化的研发团队,专职科研人员超千人……

“继承者们”在接过父辈手中接力棒的同时,也肩负着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重任。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他们年纪轻、眼界开阔,面对不断优化的政策环境,如何继承父辈的工业精神,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他们的人生课题。

(资料参考泰山财经、经济日报、证券时报等)

相关文章推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98文章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