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深度交融的时代浪潮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千秋万代的关键抉择。甘肃建投生态公司作为甘肃建投旗下矢志深耕生态环保领域的旗舰力量,凭借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全面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格局,在践行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踏出了一串串坚实而有力的脚印。
高擎绿色旗帜 勇担时代使命
甘肃建投生态公司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建设等重大战略中冲锋在前,紧紧把握“三北”六期工程的历史机遇,把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经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从理念的大力传播到行动的坚决落实,公司主动肩负起甘肃省生态文明保护与治理的重任,致力于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与深度融合,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关键力量,成为国家生态战略落地的重要推动者。
精筑城市绿洲 点亮生态之光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园林绿化已从传统的简单绿化转变为塑造城市独特风貌、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的关键,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甘肃建投生态公司积极响应“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时代号召,以自然生态系统原理为创新蓝本,精心雕琢城市的每一片绿色空间。
甘肃建投生态公司承建的和政县滴珠山公园提升改造、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省级统建景观绿化等项目并非普通的绿化工程,而是自然生态与城市文明融合的生态佳作,成功打造出城市中的生态公园与绿色廊道,为市民营造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标杆。
尤为突出的是甘肃建投生态公司打造的三幼口袋公园(怡心园)、北关十字口袋公园(时光园),项目选址在老城区建筑密集的核心区域,邀请业内顶尖团队进行科学规划设计。秉持“疏绿透美”理念,巧妙保留原生大树,最大程度保护城市生态记忆;增设多样化功能设施,满足市民多元生活需求;深入挖掘“丝路文化”等地域特色元素,融入景观与文化墙创作,让市民在繁华都市中沉浸式感受自然与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现出企业深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人文关怀精神,成为城市微更新与生态文化融合的典范。
深耕生态修复 绘就山川新颜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甘肃建投生态公司将生态修复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全力推动自然生态系统的休养生息与功能恢复。
临洮县陇中修复项目聚焦当地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双重保护与恢复,探索出一条生态、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可持续之路,为全国同类地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黄河流域平凉林草生态扶贫建设项目以“以水为脉、动静相宜”的理念精心划分空间,不仅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更是西北地区林草生态扶贫的先行示范。该项目于2023年8月15日竣工,龙隐公园华丽变身成为市民休闲的热门打卡地,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建造施工二星评价及甘肃省“建设工程文明工地”等殊荣,成为生态与民生共赢的典范。
和政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通过垃圾堆体整形、封场防渗等系统作业,项目部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减少临时道路占地,并组建专职队伍保障道路畅通,全力推动填埋场生态功能的修复与重塑。
攻坚污水处理 守护碧水清流
清水县工业集中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承载着民生与环保的双重重任。甘肃建投生态公司全力推进,工程涵盖综合办公用房、配套附属设施以及长达22km的污水管道铺设。项目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前沿组合工艺,新建粗、细格栅,曝气沉砂池等一系列先进处理设施,确保污水处理的高效与稳定。
建设过程中,项目部携手住建局、甲方等多方力量,凝聚智慧,共同攻克难题,确保工程前期工作高效有序。项目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能力达5000m³,将彻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大幅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清水县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厚植产业根基 赋能地方发展
甘肃建投生态公司着眼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重需求长远布局,在陇东地区大力发展矮化密植苹果园。项目选址充分考量市场供需、地理气候等多维度因素,在崇信县、灵台县等地建成15个高标准示范园区,总面积达8480亩,栽植24个优质品种。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建基地、扶龙头、创品牌,苹果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蝶变,果品畅销尼泊尔、新加坡等国际市场。
同时,项目每年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支付土地流转费500余万元,发放劳务工资约1000万元,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成为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景泰,甘肃建投生态公司积极搭建6400多亩农牧循环经济产业园,全面梳理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运用现代化的规划与管理模式对农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实现从“服务型”向“生产经营型”的战略转型,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成为区域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甘肃建投生态公司将坚定不移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继续携手社会各界,汇聚磅礴力量,为建设幸福美好的人居环境持续贡献生态智慧与创新力量。
来源:中国甘肃网